灵魂的剖白
“人若没有对某种不可摧毁的东西的持续不断的信仰,便不能活下去,而无论这种不可摧毁的东西,还是信仰都可能长期潜伏着的。这种潜伏着的表达之一就是相信一个自己的上帝。”(卡夫卡《箴言》)崔西明的“上帝”是什么呢?当他把炽热的青春和满腔的激情献给“红色”革命和绿色军营,葛然回首,才知其“在灯火阑珊处”,于是在“不惑之年,胡乱涂鸦,去圆那文学的梦……深夜不寐,颠倒阴阳乾坤,在方格城里,学跳蚤跳房,十分虔诚。”而正是凭着这种“虔诚”,在沉寂已久的泰山文学界,姗姗来迟的崔西明才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创作势头和不屈不挠的创作态度。继中篇小说集《阴阳眼》、《剖白》出版后,他的另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失重》随之问世,从而奠定了他在泰山乃至山东文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中外小说史,大抵有两类作家组成,一类是与自己的时代步调一致,一类与自己的时代若即若离。崔西明二者兼而有之。然而,无论是“一致”还是“若即若离”,他都没有迷失主题,丧失一个艺术家的职责与良心。有趣的是,对“过去”,他往往写得很“现实”,而对“现实”,他又常常写得很“荒诞”,尽管这是不自觉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作家的创作心态。当然,不能因此低估和排除这类作品在思想艺术上的积极意义,用萨特的话说“存在就是合理”。
在崔西明的许多小说里,像《阴阳眼》中的《阴阳眼》,《剖白》中的《茧壳里的孩子》、《鼠兮鼠兮》,《失重》中的《白骆驼》等,犹如一个个黑色的玩笑,传统小说的清规戒律给打破了,读者被剥夺了阅读小说时的轻松与闲适,但又不得不跟着去寻幽探微。在这里,关心的不再是人物行动的内在动机,而是行动的结果;不是人的心灵,而是人的处境。“茧壳”是一种什么东西?“老鼠”为什么会做人事?“我”的“阴阳眼”从何而来?,“白骆驼”与主人翁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然而,当读者提心吊胆地看过原著,却禁不住发出一声会心的微笑。这微笑是苦涩的,甚至是沉重的。崔西明的“荒诞”小说是现今社会各色人等灵魂的“大爆光”,他们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导演出一出出喜剧、悲剧和闹剧,而这一切都是在不动声色、匠心独运的渲染中逐渐展露的,小说中的“阴阳眼”、“小红毛鼠”和“审判大街”,是这一出出喜剧闹剧的记录者,更是“审判”者,它代表了的价值导向及审美愿望。
人所共知,“荒诞”在音乐中指不协调音,而在小说中则指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在西方荒诞派作家的作品中,企图表现的是“非人化”了的人在“非理想”的世界中的种种荒诞行为,以及“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里试图为其毫无意义的存在找出意义来”的表现,也就是人在“形而上”的“生之痛苦”中寻找自我的徒劳挣扎。崔西明反其道而行之,表现的大都是“人化”了的“非人”在这个“相对理想”的世界中的种种荒诞性,其“痛苦”与主人翁的命运息息相关,像《鼠兮鼠兮》中的小红毛鼠,《剖白》中的狐怪,行为乖戾却又符合“人之常情”。
崔西明的“荒诞”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比较丰富的神秘象征和寓意,构成一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朦胧气氛,似真非真,似梦非梦,而读者却能通过这满纸的“荒唐”之事,洞察到的良苦用心。
与其“荒诞”作品不同,崔西明对“历史”题材的处理基本上是传统性的,像《阴阳眼》中的《白狗》,《剖白》中的《“识字班”的娘们儿》、《老来聚》,《失重》中的《小城嘁嚓嚓》等等,或褒或贬,单刀直入,没有玄虚,也无粉饰。《“识字班”的娘们儿》是其代表作。在这里,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塑造了刘秀秀、吴爱英、小朵、小曼等一系列妇女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她们原本都是极普通的乡村妇女,但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面前,在生活和爱情的重负之下,为了保卫自己的美好家园,却能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充分表现了中国妇女无私无畏的优秀品质,感天地,泣鬼神。《老来聚》写的是离休后的二壮从南国返回故里与离异的妻子相会,“见面礼”却是为国捐躯的儿子的骨灰,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一个作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只有不断地变幻自己的笔墨,但其艺术个性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作家的价值不在于风格如何,而在于个性是否鲜明。崔西明的艺术个性是鲜明的,这首先表现在他的思想上,其次是语言上。无论崔西明的“荒诞”作品还是“现实”作品,落脚点都在一个“善”字,既正义总能战胜邪恶,光明总能驱散黑暗;部分作品表现形式上的“荒诞”,没有削弱其思想艺术的光芒,因为我们这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毕竟是善良的、耿直的、理智的,在“参与”的同时怀着深深的“忧患”。在语言上作家注重的不是什么“诗情画意”,而是它的“实用价值”;他不是语言的奴隶,而是驾驭语言的魔术师,字字句句都凝结着他的爱憎与好恶,从而形成他语言上的“怪味”:朴拙、泼辣而又屡利。
当然,崔西明的小说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语言尚欠锤炼;过多的使用方言俚语固然能显示小说的地方特色,但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部分作品因“操之过急”也出现了艺术上的漏洞。这些虽是白璧微暇,却应引起作家的重视。
写到这里,我似乎看到崔西明正伫立在世纪之交的黄昏,用他那只如椽大笔,拼命地敲打着自己的脑门,并爆出一串串苦得发涩的声音:
那是灵魂的剖白。
1冬夜暗香
2爸爸,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
3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4美文分享——《静月思》
5读懂心尘,静赋生命
6梦潇湘,花蝶飞
7考验
8雨的味道
9我和堂姐
10催 眠
11校园生活的味道
12微风细雨般的思念
纵观中外小说史,大抵有两类作家组成,一类是与自己的时代步调一致,一类与自己的时代若即若离。崔西明二者兼而有之。然而,无论是“一致”还是“若即若离”,他都没有迷失主题,丧失一个艺术家的职责与良心。有趣的是,对“过去”,他往往写得很“现实”,而对“现实”,他又常常写得很“荒诞”,尽管这是不自觉的,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作家的创作心态。当然,不能因此低估和排除这类作品在思想艺术上的积极意义,用萨特的话说“存在就是合理”。
在崔西明的许多小说里,像《阴阳眼》中的《阴阳眼》,《剖白》中的《茧壳里的孩子》、《鼠兮鼠兮》,《失重》中的《白骆驼》等,犹如一个个黑色的玩笑,传统小说的清规戒律给打破了,读者被剥夺了阅读小说时的轻松与闲适,但又不得不跟着去寻幽探微。在这里,关心的不再是人物行动的内在动机,而是行动的结果;不是人的心灵,而是人的处境。“茧壳”是一种什么东西?“老鼠”为什么会做人事?“我”的“阴阳眼”从何而来?,“白骆驼”与主人翁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然而,当读者提心吊胆地看过原著,却禁不住发出一声会心的微笑。这微笑是苦涩的,甚至是沉重的。崔西明的“荒诞”小说是现今社会各色人等灵魂的“大爆光”,他们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导演出一出出喜剧、悲剧和闹剧,而这一切都是在不动声色、匠心独运的渲染中逐渐展露的,小说中的“阴阳眼”、“小红毛鼠”和“审判大街”,是这一出出喜剧闹剧的记录者,更是“审判”者,它代表了的价值导向及审美愿望。
人所共知,“荒诞”在音乐中指不协调音,而在小说中则指人与其生存环境的脱节。在西方荒诞派作家的作品中,企图表现的是“非人化”了的人在“非理想”的世界中的种种荒诞行为,以及“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里试图为其毫无意义的存在找出意义来”的表现,也就是人在“形而上”的“生之痛苦”中寻找自我的徒劳挣扎。崔西明反其道而行之,表现的大都是“人化”了的“非人”在这个“相对理想”的世界中的种种荒诞性,其“痛苦”与主人翁的命运息息相关,像《鼠兮鼠兮》中的小红毛鼠,《剖白》中的狐怪,行为乖戾却又符合“人之常情”。
崔西明的“荒诞”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比较丰富的神秘象征和寓意,构成一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朦胧气氛,似真非真,似梦非梦,而读者却能通过这满纸的“荒唐”之事,洞察到的良苦用心。
与其“荒诞”作品不同,崔西明对“历史”题材的处理基本上是传统性的,像《阴阳眼》中的《白狗》,《剖白》中的《“识字班”的娘们儿》、《老来聚》,《失重》中的《小城嘁嚓嚓》等等,或褒或贬,单刀直入,没有玄虚,也无粉饰。《“识字班”的娘们儿》是其代表作。在这里,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塑造了刘秀秀、吴爱英、小朵、小曼等一系列妇女形象,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她们原本都是极普通的乡村妇女,但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面前,在生活和爱情的重负之下,为了保卫自己的美好家园,却能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充分表现了中国妇女无私无畏的优秀品质,感天地,泣鬼神。《老来聚》写的是离休后的二壮从南国返回故里与离异的妻子相会,“见面礼”却是为国捐躯的儿子的骨灰,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一个作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只有不断地变幻自己的笔墨,但其艺术个性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作家的价值不在于风格如何,而在于个性是否鲜明。崔西明的艺术个性是鲜明的,这首先表现在他的思想上,其次是语言上。无论崔西明的“荒诞”作品还是“现实”作品,落脚点都在一个“善”字,既正义总能战胜邪恶,光明总能驱散黑暗;部分作品表现形式上的“荒诞”,没有削弱其思想艺术的光芒,因为我们这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毕竟是善良的、耿直的、理智的,在“参与”的同时怀着深深的“忧患”。在语言上作家注重的不是什么“诗情画意”,而是它的“实用价值”;他不是语言的奴隶,而是驾驭语言的魔术师,字字句句都凝结着他的爱憎与好恶,从而形成他语言上的“怪味”:朴拙、泼辣而又屡利。
当然,崔西明的小说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语言尚欠锤炼;过多的使用方言俚语固然能显示小说的地方特色,但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部分作品因“操之过急”也出现了艺术上的漏洞。这些虽是白璧微暇,却应引起作家的重视。
写到这里,我似乎看到崔西明正伫立在世纪之交的黄昏,用他那只如椽大笔,拼命地敲打着自己的脑门,并爆出一串串苦得发涩的声音:
那是灵魂的剖白。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