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个家训

作者: 来源: 时间: 2018-12-25 18:48 阅读:

和西方有些类似的是,中国也有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家族理想,那就是族规和家训。在电视剧《白鹿原》中,我们看到白鹿原上的人们在祠堂聚会时都要跟着一起念《乡约》,甚至还实行族规,惩罚不遵者。不过《白鹿原》中的乡约不能经典且全面地代表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它代表更多的是一个隶属于集体性质的约定。而家训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家族理想的经典代表。什么是家训?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家训?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学习下。

家训,别称家诫、家范、庭训,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与社会制度也有着密切联系。

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家训,内容也因家族而异。家训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国法家法,严格遵守;同族和睦,闾里友好;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合乎礼教,以正名分;尊祖敬宗,规范祭祀;修身齐家,约束言行。家训,说白了就是以前的家庭的治家之仪轨,修身之准则,必须人人遵守,堪为“一家之法”。 国家有法律,家庭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训。家训对一个家庭风气、氛围和人文环境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包拯家训》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当官不得贪赃枉法,否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不得入葬包氏祖坟;不遵家训,不从吾志,就不承认他为包氏子孙。包拯还嘱咐家人,把《家训》刻石,竖立在堂屋东壁,警诫后人。 现今,我们重温包拯家训,目睹包拯手迹,其凛然正气,清廉之风,仿佛仍在身边,无不鼓舞世人。包拯手书家训,可谓传家至宝,字字珠玑,对子孙有很强的教化、指导作用!

二、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应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最有影响力的家训——《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名句摘选 1,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2,巧伪不如拙诚。 3,夜觉昨非,今悔昨失。 4,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5,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6,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7,多言多败,多事多患。多为少善,不如执一。 8,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 9,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 10,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四、《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严格意义上《曾国藩家书》不算家训,但是它里面的内容却对家庭教育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提高,客观上起到了家训的作用。

从《曾国藩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 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他引用谚语说:“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此二语,是吾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 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

五、《郑氏规范》 《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对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巩固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稳定和儒家伦理、文化的世俗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元璋看重郑氏家族孝义治家,耕读为本的家规家法,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了不少《郑氏规范》的内容。浦江孝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50年,最多的时候,有3000人。 《郑氏规范》规定:郑氏子弟,8岁入小学,16岁入大学,能背四书五经,并能讲出正文大义,才允许加冠,成为成人。子弟已冠而习学者,每月十日一轮,要考查经文。明代开国大臣宋濂,曾在郑氏执教20余年,为郑氏培养了许多人材。宗祠前的柏树就是当年宋濂亲手所植。 《郑氏规范》的精华,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精舍,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三是讲廉政,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

六、《谢氏家训》 泗门谢氏为炎帝之后,西周申伯为得姓始祖。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申伯三十六世孙谢衡为避永嘉之乱,携全家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辗转来到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属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定居,史称东山谢氏。 刚开始时,东山谢氏门第并不显赫,后因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朓等名人辈出而成为与琅琊王氏齐名的江左望族。特别是谢安,四十四岁时东山再起,以少胜多取得淝水大捷,卒谥文靖,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家由此得以发展壮大。 《谢氏家训》全文以文言文写就,历经代代传承,辗转传世,后经改编成册。

《谢氏家训》要言为: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和邻里,安本业,明学术,尚勤俭,明趋向,慎婚嫁,勤祭扫,慎交友,重忍耐,戒溺爱等。现代人为了方便记忆,就编撰成了七字组诗。行文如下:

一、孝父母 父母生养子女身,恩比山高比海深。为人子兮侍左右,宜思养教方成人。 在家婉容愉悦色,奉命唯谨从容身。长上有过容劝谏,莫为琐事伤天恩。 兼听则明尽子职,和妻共孝悦双亲。病则侍奉汤药熬,逝则守孝祭葬殡。 违逆执拗莫仿效,惰行结怨是辱亲。出仕公仆则移孝,作忠显亲扬名真。

二、友兄弟 兄弟姐妹是一体,何分父母亲疏味?小敬大是伦常事,大必爱小亲情意。 长大各自有家室,相互帮衬难亲拒。友恭之道斯合意,无别你我不妒嫉。 若为财产起阋墙,听任教唆燃豆箕。同室操戈如仇敌,何以亲情续栉棣? 同胞异乳皆兄弟,支子庶子莫分比。亲情也须亲情护,我为人人是第一。

三、敬长上 在官在家有长上,年龄先我亦是矣。正其尊称敬长上,不论地位高与低。 隅坐揖礼谦恭让,随行罔敢有戏娱。干名犯分使不得,目无尊长素养低。 贤智先人莫凌长,血气方刚自恃愚。污慢高年是大过,炫耀自我为自迷。 矜富贵兮夸门第,狂悖之行莫姑息。道德伦常有顺序,长幼尊卑同心理。

四、和邻里 同乡共饮一井水,出门先见是邻居。虽不是吾亲骨肉,出入相友不攀比。 守望相助助为乐,相互关照好亲密。患病患难相扶持,有无相济友根续。 贫富相欺是愚心,势利相投是邻忌。强弱相凌为短见,大小相拼耗神气。 何必微资起争讼,何必小忿仇杀疾。有邻莫把恶习扰,不睦之举当戒去。

五、安本业 士农工商可为职,承先裕后本根巨。司职敬业当自真,才智与日俱进兮。 无业莫把游民做,择其所能再自立。吾身能在囹圄驻,吾心未敢安然居。 小工可作大渔船,小业能供温饱躯。开源助流长河汾,业工个个是福渠。 游荡不立枉为人,若成事业劳有逸。春夏秋冬敬其时,安享本业不心疲。

六、明学术 学校林立学无异,学者异焉成实际。中学纯而西学杂,西学实兮中学虚。 西学列邦相驰逐,东学国粹去存以。偏中易愚偏西躁,两者兼顾大可为。 中学为体西为用,相辅相成无缺遗。按时而学术克广,人材有树赏林夕。 学有实践方长惠,学而不研何未疑?学海无涯明学术,立德立言功相济。

七、尚勤俭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耕苦读节俭为。勤操苦练可立业,戒骄戒躁人和气。 四时种垦勤也巧,披星戴月有劳曲。士农工商首在勤,鸡鸣凤兴可亲躯。 亲朋往来俭为侍,鸡黍相迎重情意。布衣之道常成乐,无酒无茶水有趣。 家户充盈勤为宝,手里有粮可轮回。为民安可做庶事,为官清贫廉可掬。

八、明趋向 制度可改明趋向,风俗可移志未移。爱亲敬长化日月,天经地义不规谁? 人际可贵在平等,长幼尊卑怎能违?少小何可辱长上?除非无礼和智愚。 纵酒嗜烟非善为,逞凶斗狠是颓废。冶游赌博为恶习,不顾廉耻自痴迷。 败名丧节须惩戒,长辈同胞共促规。遵纪守法洁身事,光宗耀祖方自愉。

九、慎婚嫁 儿女婚嫁须慎重,恋爱自由也警惕。世间婚恋有迷途,随波逐流防自欺。 看人要看言和行,莫见诺言敞心扉。家长及时来辅导,莫让晚生伤心躯。 婚前重在防心计,洁身自好不可摧。择婿嫁女轻聘礼,娶媳求淑薄奁蓄。 父母善为伦之始,儿女仿效学道理。治化之源自长辈,迁善自觉有接力。

十、勤祭扫 氏族祖坟是圣地,时常祭扫敬先驱。无论年轻和老幼,先人之所莫疏离。 路之远兮可遥祭,双手合十随时礼。各致其诚为感恩,家族兴旺有延续。 常怀敬虔来拜寄,感谢长上爱抚育。我生若无先人助,哪来前途和希冀? 春来喜赏燕护巢,夏到热观蚁队奇。秋迎落叶重任了,冬慕白雪洁天地。

十一、慎交友 交友以信慎交际,诚实为人总相宜。可叹人际有荆棘,从来难把心相与。 友以义合好相对,肝胆相照才有益。劝善规过友情事,点到为止有缓急。 口是心非是非理,友人之间莫此为。交友也交品正人,酒肉之朋难久聚。 友情最好是父母,无欲无求不防御。只要友人能相济,不论贵贱与聪愚。

十二、重忍耐 一时之忿难自抑,不忍不耐常越礼。浅则祸及本身心,深则害及儿孙女。 公艺九世同居张,陈氏八百共食欲。万事当前忍能为,从容忍让创奇迹。 忿之逞凶多成过,追悔莫及叹可畏。小事大事皆能忍,忍耐为上品行美。 凡事能忍胸怀宽,处变不惊有勇气。世间大忍忍贪欲,可忍可耐阔天地。

十三、戒溺爱 子弟之率有不谨,皆由父兄教不及。养育后人戒溺爱,艰苦奋斗可自立。 贫穷可享苦中乐,富足可省饭中味。诫子勉弟教当知,学有所成是第一。 专横跋扈为戒行,骄娇二气须除去。谦虚谨慎日日做,从小便学融让梨。 姑息养奸是罪过,迁善改过自敢为。倘有过犯不纵容,爱到深处是启迪。

家训的作用,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了解家族的成败得失,从而有所借鉴!中华家谱和家训是中国人的传家至宝!家训,对于一个家族,树立正气,弘扬祖德,振兴家族,修身齐家,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家风传承,编修家谱,学习圣贤,严以律己,一旦被“削谱”,就会在家族内遗臭万年,被认为是愧对祖先的罪人!

暂无评论

赞助推荐